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童心课堂绽活力 心翼·乡伴共成长——合职院“心翼·乡伴”社会实践队赴桐城龙眠街道盛唐社区开展暑期公益“童心课堂”志愿活动

编辑日期:2025年07月21日 11:21 作者:汪纬静 点击数:
字体:【

以青春之名赴实践之约,用知识与关爱为社区失陪儿童点亮成长之光。714日至18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心翼・乡伴社会实践队走进安徽省桐城市龙眠街道盛唐社区,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公益童心课堂志愿活动。实践队以安全护心、文化润心、心理赋能三维路径,为社区失陪儿童编织成长守护网,不仅为孩子们送去温暖与陪伴,更有效缓解了家长假期看护难题,书写了高校与社区心育共融的基层善治新篇章。

前期调研中,实践队了解到盛唐社区存在一定数量的失陪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成长中面临情感缺失、心理压力等问题。实践队结合盛唐社区整合多元治理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的基层治理理念,充分发挥团队专业特长,精心设计了5天的童心课堂课程体系,涵盖文化实践、情绪管理、心理素质拓展、安全知识等内容,力求让每一位孩子的心灵都能沐浴阳光。

一、安全护心:安全教育入童心

实践队将安全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打造理论+实践+互动的沉浸式学习场景。通过互动游戏、歌舞科普、知识普及案例讨论等多元形式宣传防安全知识,将生命安全理念深植孩子们心中

防溺水教育中,队员们通过警示短片还原危险场景,组织同伴落水施救角色扮演,让孩子们背诵七不两会。同时,队员们还创新编排了防溺水主题歌舞,孩子们边唱边跳,社区居民纷纷驻足。这种宣传有意思!居民王大爷称赞,娃娃们唱着歌跳着舞就把安全知识记住了。防性侵教育以身体红绿灯互动游戏切入,用童趣语言讲解隐私部位概念,教会孩子识别危险信号,熟练运用拒绝 - 离开 - 报告自护三步法;急救实操与知识竞赛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练习伤口包扎、止血等技能,通过安全知识抢答、安全小卫士海报设计,让安全意识深植心间。一个个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队员们耐心解答,有效提升了孩子们对潜在危险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二、文化润心: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润童心

实践团队踏入家喻户晓的六尺巷这方窄巷从不是简单的历史符号,而是桐城人刻在骨里的处世哲学,是文都气韵最生动的注脚。伫立巷中,传统美德的微光已点亮文化探寻的征程。从古巷转身,我们站在桐城文庙的红漆门前。飞檐翘角挑着蓝天,斗拱交错间透着儒家“中和”的气韵,仿佛还能听见明清学子的读书声从殿内传出。转至文化博物馆,玻璃柜里的古籍、木雕、民俗器物,正默默讲述“桐城派”如何统领文坛三百年,讲述张英、方苞们如何用笔墨书写家国。从古文义法到民间技艺,从先贤风骨到寻常烟火,我们在展柜前与千年文明对话——原来这片土地的厚重,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流淌在当下的生命力。

文化传承更延伸至创意实践——古韵新声小课堂上,孩子们与实践队队员们共同学唱《六尺巷》,以独特方式传递法治与和谐的文化理念。孩子们唱道“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队员们适时讲解歌词的含义,孩子们跟着节奏,欢快地唱着。

三、心理赋能:点亮心理健康灯塔守护童心

针对 失陪儿童的情感需求,系列心理课程精准发力,激活成长内驱力。优点大轰炸游戏里,羞涩的小女孩在同伴 画画超厉害的夸赞中绽放笑容;自信挑战赛中,10 岁的小男孩突破自我,当众朗诵后激动坦言 原来我能做到!;挫折应对课堂上,志愿者分享 名人抗逆故事,引导孩子们正视困难,共同绘制 能量加油站收集鼓励话语;情绪管理环节,心情调色盘让抽象情绪可视化,深呼吸法成为孩子们调节情绪的 秘密武器

四、双向奔赴:爱与成长的 温暖回响

7 18 日的结营汇演,成为这场公益行动的情感高光。吉他弹唱《晴天》将安全知识融入童趣旋律,舞蹈串烧活力四射,诗朗诵《蜀道难》尽显少年意气,歌曲《上春山》传递乡土深情。当全员合唱《六尺巷》的歌声响起,志愿者与孩子们相拥而泣,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教会我的,远比我给予的更多。实践队队长丁紫月在总结中道。

此次活动累计服务社区失陪儿童 14 名,发放安全手册、心理成长绘本等物资 50 余份,为每位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践队还将优化后的课程方案整理为乡村儿童服务资源包,为社区持续开展儿童关爱服务提供支撑。

从安全守护夯实生命底线,到文化浸润扎牢乡土之根,再到心理赋能激活成长内驱力,合职院心翼・乡伴实践队以青春力量践行社会责任,用专业服务推动高校与社区 心育共融,为乡村儿童成长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供稿:生物工程学院 汪纬静 审核:慈龙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