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专业代码:490104
所属专业类:食品类4901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以3年为主,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对应行业(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
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49) | 食品类(4901) | 农副食品加工业(13); 食品制造业(14); 质检技术服务业(745) |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4-08-05-01); 质量认证认可工程技术人员(2-02-29-04) | 食品检验岗位、质量和认证许可、检验检疫、品管员、化验员、食品安全员 |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内审员、食品安全管理员、公共营养师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良,德技兼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从事现代食品检测、食品品质控制、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职业发展基础,面向食品检验检测行业、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行业全面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文明生产、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普通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食品理化、微生物、感官检验的基础理论知识,检验检测的原理和方法,食品检验的规范和要求;
(5)掌握常用食品分析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和维护方法;
(6)熟悉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7)熟悉食品行业发展动态,了解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
(8)熟悉主要食品的品质特点,了解食品生产典型工艺流程。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3)能够为特定人群编制食谱,并进行营养配餐;
(4)能熟练查询食品标准、法律法规等,并能根据不同的检验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5)能够正确理解食品检验标准,规范完成食品检验工作;能够正确配制试剂,熟练使用主要检验仪器;
(6)能够正确处理检测数据,正确表述分析结果,并能对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
(7)能够正确理解并执行检验检测实验室管理规范。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
本专业采用“2+1”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国内食品生产、食品安全与检测行业市场人才需求和专业实际,设计符合行业岗位能力需要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容,强化对学生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突破现有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教育教学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动性。并结合职业教育规律与在校学习时间安排,将课程模块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四个渐进式的能力培养梯度,对专业课课程的开课顺序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能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更有效的利用在校的教学时间。结合专业技能课程模块特点,整合所涉及的课程,在第二学年安排为期一至二周的专业模块课程综合实训和劳动教育,实训形式可根据该模块的实际目标与所涉及的课程特点选择相应的形式,包括食品企业参观和见习、校外专家讲座、企业技术能手现场技术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赛和校内生产线实训等。
1、公共基础课程
13门,计修41.5学分,706学时,占总学时的27.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5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8学时)、形势与政策(7学时)、英语(136学时)、体育(108学时)、军事理论(80学时,包括入学教育和军训)、健康教育(16学时)、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思维(16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48学时)、就业与创业指导(16学时)、劳动教育(16学时)、无机与分析化学(96学时)、有机化学(54学时)。
2、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
6门,计修19学分,321学时,占总学时的12.28%。
食品微生物学(48学时)、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48学时)、食品生物化学(72学时)、食品原料学(51学时)、仪器分析(34学时)、焙烤食品加工技术(68学时)。
(2)专业核心课
8门,计修30学分,536学时,占总学时的20.50%。
食品营养与卫生(68学时)、食品理化检测技术(108学时)、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68学时)、食品掺伪鉴别检验(56学时)、食品感官检测技术(68学时)、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56学时)、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56学时)、焙烤食品安全与检测(56学时)。
(3)素质业拓展课
3门,计修9学分,158学时,占总学时的6.04%。
食品添加剂(68学时)、专业选修课(二选一,56学时):畜产品加工技术、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素质选修课(二选一,34学时):人际关系学、新媒体营销。
3、实习、实训与职业实践
职业体验(20学时,第三学期)、岗位见习(20学时,第六学期)、毕业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750学时,第七、八学期,包括3周毕业考核:毕业报告撰写和毕业考试),计修38学分,790学时,占总学时的30.21%。
实训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综合实训(24学时,第四学期,校内)、综合实训(80学时,第五学期,校外),计修5学分,占总学时的3.97%。
(二)核心课程内容
本专业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感官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食品掺伪鉴别检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焙烤食品安全与检测》8门核心课程。
1、食品营养与卫生 总学时68,学分4。
本课程为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营养学和食品安全卫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在食品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与卫生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合理营养与膳食的实践。培养学生食品营养、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与理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食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研发和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
2、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总学时108,学分6。
本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作为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采用理实一体、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掌握食品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农残、兽残及重金属等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代表性样品采取、常规指标检验操作与分析和质量控制的能力;为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储备知识和技能;实习或毕业后能胜任乳品、肉品、粮油或酿造食品等多种食品原料至成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3、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总学时68,学分4。
本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作为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的规律和菌落特征,掌握显微镜镜检技术、生产环境的消毒灭菌技术、食品的微生物卫生指标检测技术,培养学生无菌操作的意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达到企业和检验部门的微生物检验岗位的能力要求。
4、食品感官检测技术 总学时68,学分4。
本课程为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食品感官分析术语及其基础(即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的识别)、食品感官鉴评对人员和环境等的要求、鉴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等知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调查、产品质量评优等方面打基础。
5、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总学时56,学分3。
本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贯穿整个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应用所学质量控制技术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6、食品掺伪鉴别检验 总学时56,学分3。
本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重点介绍了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针对粮品、食用油脂类、肉、禽、蛋、水产类、乳及乳制品、糖、蜜类、调味品、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干货等多个门类几十种食品,分别介绍了产品质量最新标准和有关掺伪的简便易行的快速检测方法、鉴别检验新技术以及防伪技术,包括各类食品的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等。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为学生在食品分析和食品检验的工作中打下良好基础。
7、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总学时56,学分3。
本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非法添加物以及食品微生物、生物毒素等的快速检测方法,理论结合实践,着重让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快速检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食品检验原理的理解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践作风。
8、焙烤食品安全与检测 总学时56,学分3。
本课程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对焙烤食品现状、存在问题、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规范、质量控制要求、与检测相关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可以依托我校食品类专业学生创业的魔幻烘焙坊作为实践基地,开设该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更直观的了解本课程内容。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表1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按周)
学期 | 教学 | 考核 | 入学教育 军训 | 毕业 教育 | 实训 | 毕业 实习 | 机动 | 总计 (周) |
1 | 15 | 1 | 2 |
|
|
| 2 | 20 |
2 | 17 | 1 |
|
|
|
| 2 | 20 |
3 | 16 | 1 |
|
| 1 |
| 2 | 20 |
4 | 13 | 1 |
|
| 4 |
| 2 | 20 |
5 |
|
|
|
|
| 18 | 2 | 20 |
6 |
| 2 |
|
|
| 12 | 6 | 20 |
总计 | 61 | 6 | 2 | 5 |
| 30 | 16 | 120 |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表2 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教学形式 | 学时 | 理论与实践学时比 |
理论 | 942 | 1:1.78 |
实验、实训 | 923 | 1673 |
毕业顶岗实习 | 750 |
共计(学时) | 2615学时(包括课内与课外学时) |
课内总学时 | 1865 |
(三)教学进程表
表3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
课程 分类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授课时间分配 | 课程性质 | 考试 | 考查 | 学分标准 | 每周授课时间分配 |
合计 | 其中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理论 | 实训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四 学期 | 第五 学期 | 第六 学期 | 第七 学期 | 第八 学期 |
2周 | 16周 | 18周 | 4周 | 17周 | 1周 | 14周 | 4周 | 4周 | 18周 | 15周 |
公共基础课程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45 | 39 | 6 | 必修 |
| 1 | 3 | 入学教育和军训 | 3*15/ |
| 职 业 体 验 |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综合实训 |
| 综合实训 | 岗 位 见 习(校外企业工艺参观、实践等) | 顶岗实习(30周)+3周顶岗实习报告撰写和毕业考试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68 | 60 | 8 | 必修 |
| 2 | 4 |
| 4*17/ |
|
|
3 | 形势与政策 | 7 | 7 |
| 必修 |
| 1,2 | 0.5 | /3*1 | /4*1 |
|
|
4 | 英语 | 136 | 68 | 68 | 必修 |
| 1,2 | 8 | 4 | 4 |
|
|
5 | 体育(基础、选项、专项) | 108 | 7 | 101 | 必修 |
| 1,2,4 | 6 | 2 | 2 | 2 |
|
6 | 军事理论 | 36 | 36 |
| 必修 |
| 1 | 2 | 2 |
|
|
|
7 | 健康教育 | 16 | 16 |
| 必修 |
| 1 | 1 | /2*8 |
|
|
|
8 | 创新思维与职业生涯规划 | 16 | 16 |
| 必修 |
| 1 | 1 | 2*8/ |
|
|
|
9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48 | 24 | 24 | 必修 |
| 2 | 3 |
| 3*16/? |
|
|
10 | 就业与创业指导 | 16 | 16 |
| 必修 |
| 5 | 1 |
|
|
| 2*8/ |
11 | 劳动教育 | 16 | 8 | 8 | 必修 |
|
| 1 | 2*2/ | 2*2/ | 2*2/ | 2*2/ |
| 12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96 | 56 | 40 | 必修 | 1 |
| 6 | 6 |
|
|
|
| 13 | 有机化学 | 54 | 36 | 18 | 必修 | 2 |
| 3 |
| 3 |
|
|
小计 | 662 | 389 | 273 |
|
|
| 39.5 | 19 | 16 | 2 | 1 |
专业基础课 | 14 | 食品微生物学 | 48 | 30 | 18 | 必修 | 1 |
| 3 | 3 |
|
|
|
15 |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 48 | 30 | 18 | 必修 | 1 |
| 3 | 3 |
|
|
|
16 | 食品生物化学 | 72 | 52 | 20 | 必修 | 2 |
| 4 |
| 4 |
|
|
17 | 食品原料学 | 51 | 33 | 18 | 必修 | 4 |
| 3 |
|
| 3 |
|
18 | 仪器分析 | 34 | 18 | 16 | 必修 |
| 4 | 2 |
|
| 2 |
|
19 |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 68 | 32 | 36 | 必修 |
| 4 | 4 |
|
| 4 |
|
小计 | 321 | 195 | 126 |
|
|
| 19 | 6 | 4 | 9 | 0 |
专业核心课程 | 20 | 食品营养与卫生 | 68 | 48 | 20 | 必修 |
| 4 | 4 |
|
| 4 |
|
21 |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 108 | 36 | 72 | 必修 | 2 |
| 6 |
| 6 |
|
|
22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 68 | 32 | 36 | 必修 | 4 |
| 4 |
|
| 4 |
|
23 | 食品感官检测技术 | 68 | 36 | 32 | 必修 | 4 |
| 4 |
|
| 4 |
|
24 |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 | 56 | 36 | 20 | 必修 | 5 |
| 3 |
|
|
| 4 |
25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 56 | 32 | 24 | 必修 | 5 |
| 3 |
|
|
| 4 |
26 |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 56 | 32 | 24 | 必修 | 5 |
| 3 |
|
|
| 4 |
27 | 焙烤食品安全与检测 | 56 | 32 | 24 | 必修 |
| 5 | 3 |
|
|
| 4 |
小计 | 536 | 284 | 252 |
|
|
| 30 | 0 | 6 | 12 | 16 |
素质拓展课 | 28 | 食品添加剂 | 68 | 32 | 36 | 必修 |
| 4 | 4 |
|
| 4 |
|
29 | 畜产品加工技术 | 二选一 | 56 | 26 | 30 | 选修 |
| 5 | 3 |
|
|
| 4 |
30 | 功能食品加工技术 | 56 | 26 | 30 | 选修 |
| 5 | 3 |
|
|
| 4 |
31 | 人际关系学 | 二选一 | 34 | 16 | 18 | 选修 |
| 4 | 2 |
|
| 2 |
|
32 | 新媒体营销 | 34 | 16 | 18 | 选修 |
| 4 | 2 |
|
| 2 |
|
小计 | 158 | 74 | 84 |
|
|
| 9 |
|
| 6 | 4 |
0 | 0 |
毕业实习与顶岗实习 | 750 |
| 750 | 必修 |
| 7、8 | 30 |
|
|
|
|
|
|
|
|
|
|
其他 | 188 |
| 188 |
|
|
| 15 |
|
|
|
|
|
|
|
|
|
|
周学时 |
|
|
|
|
|
|
| 22 | 25 | 26 |
| 27 | 24 | 22 | 20 |
| 25 |
总学时 | 2615 | 942 | 1673 |
|
|
| 142.5 | 44 | 412 | 466 | 20 | 499 | 24 | 300 | 80 | 20 | 750 |
毕业考试科目 | 1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 每学期开课门数 | 11 | 9 |
| 9 | 7 |
|
|
2 |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 考试门次 | 3 | 3 |
| 3 | 3 |
|
|
3 | 食品感官检测技术 | 考查门次 | 8 | 6 |
| 6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实践教学进程表
表4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程表
序号 | 实践教学环节 | 项 目 | 周数 | 合计课时 | 各学期分配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1 | 专业基础课程 | 食品微生物学 | 16 | 18 | 18 |
| 20 |
|
| 20 |
|
|
2 |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 16 | 18 | 18 |
|
|
|
|
|
3 | 食品生物化学 | 18 | 20 |
| 20 |
|
|
|
|
4 | 食品原料学 | 17 | 18 |
|
| 18 |
|
|
|
5 | 仪器分析 | 17 | 16 |
|
| 16 |
|
|
|
6 |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 | 17 | 36 |
|
| 36 |
|
|
|
7 | 专业核心课程 | 食品营养与卫生 | 17 | 20 |
|
| 20 |
|
|
|
8 |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 18 | 72 |
| 72 |
|
|
|
|
9 |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 17 | 36 |
|
| 36 |
|
|
|
10 | 食品感官检测技术 | 17 | 32 |
|
| 32 |
|
|
|
11 |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 | 14 | 20 |
|
|
| 20 |
|
|
12 |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 14 | 24 |
|
|
| 24 |
|
|
13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 14 | 24 |
|
|
| 24 |
|
|
14 | 焙烤食品安全与检测 | 14 | 24 |
|
|
| 24 |
|
|
15 | 素质拓展课程 | 食品添加剂 | 17 | 36 |
|
| 36 |
|
|
|
16 | 畜产品加工技术 | 二选一 | 14 | 30 |
|
|
| 30 |
|
|
17 | 功能食品加工技术 | 14 | 30 |
|
|
| 30 |
|
|
18 | 新媒体营销 | 二选一 | 17 | 18 |
|
| 18 |
|
|
|
19 | 人际关系学 | 17 | 18 |
|
| 18 |
|
|
|
20 | 公共课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16 | 40 | 40 |
|
|
|
|
|
21 | 有机化学 | 18 | 18 |
| 18 |
|
|
|
|
22 | 实践任务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综合实训 | 1 | 24 |
|
| 24 |
|
|
|
23 |
| 其他 | 12 | 120 |
|
|
| 80 |
|
|
24 |
| 毕业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 | 33 | 750 |
|
|
|
|
|
|
合计 | 1414 | 76 | 110 | 20 | 236 | 202 | 20 | 750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1)有“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确保生师比不高于18:1;形成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任教师队伍;
(2)教师“双师”资格(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经历)的比例达到75%以上;
(3)具有食品专业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食品行业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能将先进管理经验应用于专业教育和生产实践;有一定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
(4)能胜任所承担的本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2、专业带头人
须有专业带头人1~2名,可从食品企业生产一线外聘专业带头人1名。专业带头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双师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教学经验,丰富的食品检验检测行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
(2)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职称;
(3)在食品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一定的学术地位,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发表过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或出版学术著作,承担院(校)级以上相关的教科研课题、或获得院(校)级以上教科研奖励;
(4)学术思想活跃,掌握食品检验检测行业前沿学术动向,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对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设计和规划;
(5)承担过院(校)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具有主持教学、培训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能力;
(6)能够为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并与其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3、骨干教师队伍
专业须有骨干教师3~5人,可从行业外聘骨干教师2~3名。骨干教师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学工作两年以上。并具有较为深厚的食品专业知识、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必要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2)“双师素质”特色突出,具有讲师以上专业职称,并有中级及以上行业职称或近5年有2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食品行业一线参加实际工作经历;能够在教学、教改、实践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3)具有创新性思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4)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熟知食品类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4、兼职教师队伍
来自食品企业或行业一线,掌握食品行业的先进技术,具有丰富的食品检测、工艺设计和食品生产管理等实践经验,能承担食品方面的技术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
兼职教师须具备以下条件: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2)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能胜任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
(3)参加过学校有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培训,有正式聘任手续,并相对稳定;
(4)身体健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目前,我院现有食品类专业的专职教师8名,兼职教师5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实验师)1名,教员1名,中级职称以上实习实训指导教师10名,双师型教师6名。教师队伍知识层次较高,素质好,结构合理。其中,本专业的专职教师有8人,其中副教授4人,硕士研究生6人,在读博士生1人;团队中获校级教学名师1 人;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8项,院级重点课题4项,一般课题4项,获院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三等奖2 次,院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1次,院教师思政微课大赛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团体二等奖一次,指导学生获个人二等奖二次,三等奖六次;团队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必需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食品加工综合实训中心
具有常见的食品加工设备,以及啤酒生产线、果酒生产线和酸奶生产线三条生产线,基本能满足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及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实验实训和教学。
(2)食品微生物实训室
实验台每2人1工位,配备超净工作台(无菌室)、灭菌锅、培养箱、冰箱、干燥箱、电子天平、显微镜等设施设备,以及平皿、试管、三角瓶等玻璃器皿,主要用于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实验实训和教学;
(3)食品理化分析实训室
实验台每2人1工位,配备通风橱、熔点测定装置、烘箱、水浴锅等设施设备,以及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容量分析仪器,主要用于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感官检测技术、食品添加剂和专业基础课部分化学类实验的教学和实训;
(4)农产品检测实训室
实验台每2人1工位,配备酸度计、电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支持仪器分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综合实训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相关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能满足学生校外实训的要求。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涵盖当前食品检测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安排顶岗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基地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本专业与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合肥蓝塔食品有限公司、合肥现代牧业有限公司等知名食品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与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建立有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加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教科研工作、专业建设等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餐饮业、质检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政策法规、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国家标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手册,三种以上的专业相关学术期刊,以及营养配餐类、食品检验类、食品工艺类的图书、文献。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
1、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坚持理论教学服务于培养职业能力的原则,探索实施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2、理论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形式,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够将知识碎片化,利用网络这个大的信息平台迅速进行推广与学习,能够将课堂“翻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所以,本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在教学中,也积极的探索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方法包括:“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微课教学、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
3、实践教学充分利用专业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全面实施以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专业技术问题的教学方法改革,实行小班、小组教学,注重学生的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和团队协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建立以“自主式的教学活动”、“多层次的实践形式”、“综合性的能力培训”和“多维化的考核方法”为特征的实践教学模式。
4、基于模块化教学体系,实现多门专业课综合教学。通过“项目导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模式将一个模块内的几门相关专业课程结合在一起,实现模块内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系统性教学,最后通过课程综合实训或“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切实提高学生完成一系列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学习评价
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口试、笔试、顶岗操作、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公共基础课程的考核应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关的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标准,按照学校统一规定执行。对于纯理论的公共基础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试卷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个人作业、平时测验和团队作业等项目组成,建立各课程的试题库,考试时随机抽题;对于有技能达标标准和认证考试的课程应采用技能达标或技能认证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必须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水平。
专业技能课程的考核应为模块化考核,考核结果由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方面组成,且更注重形成性过程的评价。每个课程既要重视每个模块的实验结果,也要重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储备、实践操作过程、学习态度等。对于有技能鉴定相对应课程的考核可采用以证代考或二考合一的方式进行考核。
(六)质量管理
1、建立听课制度
每个学期安排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并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一次评教会,督促每位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要求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师授课竞赛。
2、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对于新教师,安排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且有计划的安排青年教师到行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挂职锻炼,由企业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生产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建立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
每一个学期分别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教学检查,着重检查每一位教师教案的撰写是否规范、教师手册填写是否齐全、作业布置的数量与批改是否及时、授课计划制定是否合理、有无课程教学大纲、学生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是否完整等等教学材料。
4、建立学生评教和教师职业道德测评制度
每学期结合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进行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学生评教工作,同时将教师职业道德测评工作一并进行,教师评价分数将纳入教师业务年度考评之中。
5、建立以课程教学目标为考核目的的评价制度
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上,淡化对于教学过程的教条式控制,允许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与机动式的教学进度安排,而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考核上,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的效果是否达到要求等作为考核重点来衡量教师最终的教学效果,并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通过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等第三方来评价整体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九、毕业要求
学生完成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教学活动,并获得总学分不少于142.5学分,准予毕业。其中:
1、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3学分;
2、素质教育活动不少于10学分;
3、就业、创新创业能力不少于2学分;
4、军事训练不少于2学分;
5、劳动教育不少于1学分;
6、毕业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不少于30学分;
7、至少获得一项职业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