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院主站
导航
学院首页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师资队伍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图片新闻
专业建设
专业介绍
教学成果
精品课程
教学名师
教研科研
教研项目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学术交流
实习实训
实验室简介
实训基地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党建知识
工会工作
曝光专栏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学子风采
招聘信息
下载中心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生物工程学院举办《美洲大蠊营养配制技术研究》学术交流活动
编辑日期:2025年04月25日 10:25 作者: 点击数:
字体:【
大
中
小
】
4月23日下午,生物工程学院在鼓山校区教学楼A
楼一楼
阶梯教室举办《美洲大蠊营养配制技术研究》专场学术交流活动,来自食品、园林、药学专业的
90余名学生齐聚一堂,聆听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郑学斌教授带来的昆虫研究领域前沿分享。
一、多维视角解锁
“
昆虫宝藏
”
的科学密码
郑学斌教授以
“
昆虫界的隐藏宝藏
——美洲大蠊
”
为切入点,通过生动案例揭示其生态价值与经济潜力。他指出,这种常被误解的昆虫实为高效的
“
有机废弃物处理器
”
,在餐厨垃圾分解、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体内富含的甲壳素、抗菌肽等成分更是医药与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
在
“
研究现状
”
板块,郑教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脉络:从日本学者对美洲大蠊免疫机制的基础研究,到国内团队在抗肿瘤活性成分提取领域的突破,他特别强调我国在昆虫资源产业化开发方面的政策机遇,如《
“
十四五
”
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对昆虫蛋白产业的扶持导向。
二、技术解析展现科研转化实践
针对核心议题
“
营养配制技术研究
”
,郑教授披露了其团队近年来的研发成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
“
麦麸
-豆粕-果蔬残渣
”
三元基础配方,添加复合益生菌后可使美洲大蠊幼虫存活率提升
27%,甲壳素含量提高19%。
谈及产业前景,郑教授描绘了
“
昆虫蛋白
-生物医药-绿色农业
”
的全链条发展蓝图:在饲料领域,美洲大蠊蛋白可替代
30%的鱼粉用于水产养殖;在医药领域,其提取物已应用于创伤修复凝胶、抗肿瘤辅助制剂的研发;而在乡村振兴层面,
“
庭院养殖
+ 集中回收
”
模式将提高农户的收入。
三、互动现场碰撞学术火花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学生们展现出浓厚兴趣。药学专业学生提问
:
“
如何避免美洲大蠊养殖中的病原菌交叉污染?
”
郑教授以其团队研发的
“
益生菌占位防控技术
”
现场解答,强调生物防控优于化学药物的绿色理念。
参会的学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更是科研思维的启蒙。他们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成为绿色农业与大健康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供稿:生物工程学院
郑学斌
初审:刘艳萍
审核:刘修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